Friday, December 28, 2007

Sarcastic and Nostalgic

I am getting more and more sarcastic (好挖苦人的,尖刻的) and nostalgic (懷舊的) these days. I am so nostalgic that I have written an email to my ex-boss, who is in Seoul and has lost contact with me for nearly a year, saying I appreciate his editing skills when we are working in the Stranded, which become the first-English-free-newspaper.
Sarcastic because I am more disatisfied with things around me, ranging from democrat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fice work, and bla bla bla.
One of my friends are I would become a Victoria Park's elderly (維園阿伯). That's what I don't want.

Let listen to this song. 木紋by何韻詩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音樂---宗教歌

一﹞實現理想BY ZION NOIZ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就像大地清風飄來 暢快了這土地
或是像那微微雨水 給小草生長
或像烈日暖透世間 繽紛的照耀
你我也有生的意義 來見證父愛

細細去想 靜靜地聽
神美意伴著你啟航.... 尋求理想
要與你齊來共創 今生的璀璨
縱挫折 也要去爭取
『不再平凡』
就讓現在抓緊心內 那熱熾的希望
合力在這繁榮鬧市 給主愛彰顯
為著實現貫徹理想 不休不退後
教這世界不分晝夜 齊讚美父愛
要用我一生見證 同去創造覓指引

二﹞遇見神 BY 張敬軒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1)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
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
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2)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
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
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只因有你,今天有你,了不起!

3)誰無遐想一生精采佳美?
由誰來導,演出好戲?
人能遇見神,是福氣,最終高飛。
從來難數高低多少次,何時成就?那天失意?
前途幻變時,路雖遠,有這福氣心內暖。

三﹞彩虹下的約定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我空虛的心靈終於不再流淚,
期待著雨後繽紛的彩虹,
訴說你我的約定。

我不安的腳步終於可以停歇,
主你已為我擺設了生命的盛宴。

與你有約,是永恆的約,
彩虹為證,千古不變。
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悅,
萬物歌頌你的慈愛,
大地訴說你的恩典。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The Kite Runner

除了投名狀外,如果The Kite Runner追風箏的孩子/追風箏的人﹞在港上映,我也會去看。
想不到,小孩子們好端端拍一套電影,也會招來殺身之禍,甚至永遠有家歸不得。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

英文報導可看MSNBC
中國時報 2007.10.06 
電影引殺機 搶救「追風箏的孩子」
閻紀宇/特稿

1970年代,中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小男孩哈山在暗巷裡遇到一名心理變態的惡棍阿塞夫,慘遭對方強暴,他的好友阿米爾瑟縮在一旁,不敢作聲,兩個人的生命從此改變……這是2005年全美暢銷小說《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中的關鍵情節。

當小說改編成電影,這段情節儘管不忍卒睹,還是要呈現在大銀幕上。

 三個演員 面臨人身威脅

 只是電影版《追風箏的孩子》雖然尚未上映,卻已經在阿富汗掀起漫天風暴,劇中三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演員,因為拍了這部電影,如今都面臨了可怕的人身威脅。電影公司Paramount Vintage(派拉蒙的子公司)緊急宣布電影上映時間延後6星期,以便展開「搶救」任務,準備將阿合瑪德(飾哈山)、柴可利亞(飾阿米爾)與阿里(飾哈山的兒子索拉博)送往外國避難。整個過程,幾乎可以再拍成一部電影。

三個男孩將各由一位家人陪同出國,預訂10月底動身,先飛往美國,待上幾個星期,等到一切安排妥當,再轉往波斯灣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長期居留。三個小男孩在當地會繼續讀書,至少待到明年3月,屆時如果威脅尚未解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Paramount Vintage會負責小男孩與家人的生活和教育費用,直到三人成年。

電影情節 觸動阿國敏感神經

 一部電影之所以會掀起軒然大波,原因在於它觸動了阿富汗最敏感的種族與政治神經。哈山這個角色屬於阿富汗的少數民族哈札拉族,一生際遇堪憐。無惡不作的阿塞夫來自主要民族普什圖族,他不但雞姦哈山,當上「神學士」政權走狗之後,連哈山的兒子索拉博也被他蹂躪。原著小說作者卡勒德.胡賽尼出身另一個少數民族塔吉克族。

 導演馬克佛斯特(作品包括《擁抱豔陽天》、《尋找新樂園》等)拍攝強暴過程時,原本打算讓哈山的褲子被惡棍脫下來,從背後露出下半身。但是拍攝當天小演員阿合瑪德淚眼汪汪,說他不想光屁股上鏡頭,於是佛斯特改以寫意手法處理,只見惡棍鬆開皮帶,小男孩放聲大哭,一滴血落入塵土。

 專家評估 恐引發種族殘殺

 儘管如此,在阿富汗這個戰火四處延燒、民族矛盾尖銳的國家,這樣的情節會引發什麼樣的激烈反應,其實不難想見,況且神學士游擊隊勢力仍然猖獗,情勢益發複雜險峻。電影版的《追風箏的孩子》去年12月底殺青,雖然儘量用阿富汗演員擔綱,但片中的阿富汗場景其實是中國新疆的喀什。

今年1月阿合瑪德與其父接受英國《周日泰晤士報》訪問時,就憂心忡忡地表示生命遭到威脅,家人甚至希望刪掉強暴情節。Paramount Vintage聞訊之後,派員前往喀布爾瞭解狀況。到了7月底,阿富汗動亂加劇,Paramount Vintage加緊腳步,找來一名曾經任職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反恐專家奇瑞庫,請他評估各種方案的必要性。

 結果奇瑞庫認為三個小男孩演員非走不可,電影問世之後,阿富汗勢必群情激憤,神學士游擊隊會大做文章,甚至可能引發普什圖族與哈札拉族相互殘殺,三個男孩勢將成為眾矢之的。

 儘管本片根本不會在阿富汗的戲院上映,但盜版光碟很快就會流入喀布爾街頭,因此原訂11月2日的全球首映最好延後,才有充裕時間將三個小男孩撤離火線。

 首映延後 讓孩子緊急逃命

 事已至此,人命關天,Paramount Vintage只能一肩扛起所有責任,從美國前任國務卿季辛吉開設的顧問公司延聘一位中東事務專家克萊恩,請他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安排簽證、居住、就學與工作事宜,希望能讓三個小男孩因禍得福。小說作者胡賽尼感嘆地說:「這是一樁道德義務,電影公司要背負多久?恐怕沒有人知道。」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一直對伊朗這些好像很神秘的國家感興趣,總覺得一生人也要去一次。
數年前讀了「我在伊朗長大」的系列漫畫,覺得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作者的畫風簡單,但她可以清楚地表達她在這個被描述為邪惡軸心的國家的經歷。這些經歷,我們是不會完全體會的。電影最近上映,當然要去捧場。
作者自小在伊朗長大。從前的伊朗,較為開放,但政府也有腐敗及壓迫異見人士。後來伊斯蘭革命,國家由伊斯蘭政府統治,變得封閉保守。管治變得不人道,異見人士仍遭壓迫。而醫院竟然給一位不學無術的清潔工人管理,以致病人失救。
作者父母為女兒前途著想,把她送去奧地利。但在奧地利的生活也不愉快。人在他鄉,面對歧視,與當地文化格格不入。作者於是選擇回國。
回國後的生活也令人窒息。試想想,作者進大學主修美術,要畫女性人像畫,但模特兒除了面孔外,全身被黑布遮掩,根本無東西可畫,叫人哭笑不得。開PARTY也是罪過。而拍拖也就更加是天方夜譚的事。最後作者決定到法國定居。在法國,她繪畫了這系列漫畫。
電影在約兩個小時內,把作者的一生及伊朗數十年的變化濃縮了。一些政治事件,對我這些沒有太多歷史知識的人,當然不會明白。但這無算電影的欣賞價值。電影的主題嚴肅沉重,但作者及導演的表達一點也不沉悶,當中也有很多幽默好笑的內容。

Monday, December 17, 2007

結婚

這個月收了兩張紅色炸彈,下個月已有一張。
昨天的飲宴,人不是太多,但也算熱鬧,同僚之間閒話家常,也聽聽人家在澳洲工作假期一年半的經驗。飲宴後去唱卡拉OK,凌晨回家就寢。
我可以想像,今後會陸續收到紅色炸彈。
友問我是不是心急想結婚。我不心急,甚至在想我是否真的想建立家庭。

英文

我的工作,讓人以為我的英文很好。其實不然。
我覺得這兩年的英文有退步現象,比在九龍灣工作時差了。究其原因,應該是九龍灣有較多的老外員工,而當時的九龍灣在幾名經驗豐富的老外主政下,寫作風格也較為多元化,一些較「激進」的寫作。例如,在立法會聽李國章與議員舌戰時,我可以完完全全地把現場氣氛寫成文章。這些老外,簡中有過份地修改文章的壞習慣,但也可令文章生色。
而近年我幾乎沒有與人討論過一篇文章應如何寫。而英文書,幾乎沒有讀過。
至現在,情況可能有變,因為公司擴充業務與聘請了一個老外員工,對文章的稍為嚴格了,竟然有人與我討論文章應如何寫。
看來我在工作、娛樂及學習之餘,也要補一補英文。
急急拿起早幾個月前在印度買的翻版A Thousand Splendid Suns。翻版書印刷質素當然不太好,但只需港幣10元,不用太高要求吧。讀了四份一,故事不錯。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這幾天

純粹講講這幾天發生的事。

星期六
去聽龍應台與安德烈。題目當然是關於「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兩小時的讀書會,並無冷場。以下節錄幾項印象較深刻的內容:
一) 主持人馬家輝問安德烈,有沒有一些事,他想龍應台做,但龍應台做不到。安德烈說他希望他媽可以在進房間前先敲門。龍應台說他進兒子房間只為打掃,而兒子出門口時又常常不關掉電腦,但她從沒偷看過一封兒子的電郵。安德烈聽後以英語回應說不偷看電郵絕對不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正如劫匪不會為自己進入店舖後沒有偷東西而驕傲。
二) 觀眾問龍應台她應不應該送子女去海外生活,說去海外生活會讓人忘記中華文化。又有觀眾問龍應台如安德烈是同性戀她會怎樣。龍應台說她只要兒子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不一定要成為一個有中華文化的人。若兒子是同性戀,她會感到痛心,不是因為道德的問題,而是因為要成為小數份子是一件艱辛的事。
三) 有人問安德烈會否想與媽住同一城市。安德烈不置可否,但從其表情可以猜想答案。龍應台只說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是有限額(Quota),限額用完就不可強求。家庭關係也不例外。

晚上與友吃飯。友剛剛完成一個愛滋病的專題,訪問了一個十七歲的患者。這患者被女朋友傳染。患了這病又不可以隨便對人說,感覺孤獨。聽後,我又想到在數年前的一次採訪,得知一個十八歲的女孩曾墮胎六次。

星期日
佈道會。感受不大,覺得講道內容可以加強。
去飲宴。見一些久違的人,心情愉快。
立法會補選,預料陳太勝,心情輕鬆。

星期一
公司說我可以換電腦了。我問是否全公司的電腦也換。我說另一同事的電腦出問題次數比我的多,她也應該有新電腦吧。答案是年資較長的才換。我聽後有點呆。

星期二
想到錢錢錢錢錢。我要錢。要儲錢。又想到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